找準基層治理“最優解”——市委社會工作部赴十堰鄖陽區考察側記
7月24日至25日,市委社會工作部赴十堰市鄖陽區考察學習,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先進經驗,帶著問題、帶著任務、帶著目標,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為仙桃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汲取經驗、拓寬思路。
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是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集中安置了18個鄉鎮的4150余戶、近1.5萬人。社區樓宇鱗次櫛比,街道寬敞整潔,綠樹成蔭;香菇產業園、襪業工廠產業集聚、活力充盈;學校、醫院、健身廣場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功能完善。
考察團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零工超市”、智慧治理平臺,詳細了解社區基層治理、產業發展及便民服務等舉措。青龍泉社區依托“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四級組織架構”,實現黨群力量直達基層末梢。通過“黨組織+龍頭企業+黨員大戶+易遷戶”的協作模式,做強香菇、襪業兩大產業鏈,吸納350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社區創新建設的“零工超市”更是吸引了考察團的注意。該模式在“零工驛站”基礎上升級為集崗位發布、積分兌換、技能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已建成7個,涵蓋襪業、香菇、玩具加工、手工藝品制作等多個領域,為“寶媽勞力”“大齡勞力”等弱勞動力群體提供穩定就業機會。今年,鄖陽區將新建“零工超市”10個、可實現新增就業2000人,并列入了區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清單。
“青龍泉社區以提升服務、就業、安防為主線,打造了宜居宜業的韌性示范社區,讓我們深受啟發。”市委社會工作部五科負責人周甜玉表示,將結合仙桃實際,進一步做實“戶戶走到”這一暢通民意的重要抓手,以群眾訴求為出發點,完善便民服務功能,構建高效便民的基層治理體系。
與青龍泉社區沿江相望的柳陂鎮龍韻村曾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去年,該村接待游客量超37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6300萬元。眼下,龍韻村向日葵花海驚艷綻放,游客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智慧安防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鄉村旅游旺盛發展。
龍韻村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構建黨組織、自治組織、社會組織“三位一體”的治理體系。村黨支部帶動“兩委”、市場主體、社團、村民共建共治共享,重大事項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程序,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形成“村黨支部引領+專業公司指導+群眾主體”的“小微權力”運行模式,權力運行透明、公開。
在黨群服務中心,考察團現場觀摩了綜合信息平臺運行情況。該平臺實現村務、民情、數據“一屏掌控”,問題處置全程可追溯。“數字化治理平臺極大提高了基層治理的透明度和群眾參與度,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市委社會工作部工作人員張超表示,將借鑒這一做法,推動仙桃基層治理平臺建設,努力實現數據共享、服務便捷、治理協同,構建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如何更好答好基層“治理答卷”?考察團成員一路看一路問,帶著問題深學細悟:如何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如何推動信息化賦能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在基層治理中實現“服務對象”向“治理力量”的轉變?
考察團收集了大量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青龍泉社區依托線上微信群、企業微信、點單平臺,線下通過“3+N”會議、“戶戶走到”、調查問卷等多元方式廣泛收集民意;龍韻村推廣“365”治理模式,發動群眾共管共治,矛盾大家調、治安大家管、隱患大家查,治理精細高效。
“基層治理不是‘單打獨斗’,而是系統化的共同體建設。”市委社會工作部辦公室負責人胡進表示,當前“干部素質提升年”重點實施“對標爭先行動”,將對標鄖陽先進經驗,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施“補短板、提能力、創特色”工程,深入開展“戶戶走到”“清潔家園”等行動,鼓勵新就業群體和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取得新成效。(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劉賢雙)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