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出爐 地方稅收收入增長、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長居全省第一
7月18日,記者從市統計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7%,居全省第7;其中地方稅收收入增長17.4%,居全省第1;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長7.1%,居全省第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4%,居全省第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居全省第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6%。
今年以來,仙桃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和全省“新春第一會”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仙桃調研指導要求,聚焦聚力支點建設和作風建設“兩個關鍵”,緊緊扭住提質增效和提能善干“兩個抓手”,整體提升發展能級、發展速度、發展質效、發展后勁,較好地完成了“雙過半”任務。
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統籌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線并進”,積極融入全省“51020”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做大做強主導產業。上半年,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機械裝備制造等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4.9%、19.3%、16.1%,帶動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4%。舉辦非織造布產業鏈發展大會,吸引全國400多家龍頭企業、行業精英參會,簽約項目29個、總投資24.8億元。依托黃鱔產業技術研究院和供應鏈平臺公司,繁育黃鱔苗種11億尾,供應鏈平臺吸納942戶主體上線上鏈、交易額達5.6億元,上半年黃鱔產量達3.34萬噸、增長34%。
項目建設提速見效。緊盯“謀、招、推、進”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開展產業鏈條招商、產業集群招商、產業生態招商、產業基金招商,上半年新簽約項目372個,計劃總投資534.32億元,舉辦4場“楚商回鄉、共建支點”招商推介會,集中簽約項目93個、計劃總投資292億元。上半年,全市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和滾動技改億元以上項目135個、144個、95個、68個。容百仙桃6000噸鈉電項目開工建設,鋰電項目產值增長156.8%;摩擦一號收購墨西哥剎車片基地,產值增長超30%。緊盯國家投資導向積極謀劃爭資,今年獲批中央預算內資金、政府專項債等各類資金34.67億元,創歷史新高。
科技賦能提智創效。統籌推進創新主體倍增、研發投入提升、新質生產力培育三大工程,持續做強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黃鱔產業技術研究院、非織造布技術創新中心等科創平臺,湖北科創供應鏈平臺仙桃專區入駐企業1089家,核準登記技術交易額達29億元。在全省率先組建30億元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基金,簽約低空經濟項目38個,能飛航空、中科云圖、飛渡科技、玄天飛車等一批低空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勢頭強勁,華潤“風光火儲”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園續建工程和再生資源產業園等一批低碳項目加快推進、陸續投產。深入實施漢江人才計劃、沔才回歸工程等柔性引才政策,第二批“沔才卡”發放,為53名優秀人才發放人才補貼323.4萬元。
商貿消費提振達效。建設以銀泰、武商、吾悅為中心的商業繁榮集聚區,以沔街、沔陽里、新街等為重點的特色消費街區,持續擦亮春跑馬拉松、夏競龍舟賽、秋品黃鱔季、冬賞花燈展“人間仙桃·四季有約”活動品牌,全力建設區域消費首選地。今年已成功舉辦第十五屆全運會群眾比賽龍舟預賽、中國龍舟公開賽、中國飛盤聯賽等國家級賽事,組織仙桃馬拉松、廠 BA籃球賽、唱響仙音等群眾文體活動86場,帶動全市限上餐飲業、住宿業分別增長54.5%、22.9%。上半年發放“以舊換新”補貼5791萬元,帶動銷售額超4.4億元。以綜合性民生政策拉動房地產市場消費,拉動政策性房源成交額35.96億元。
城鄉融合提檔收效。以全省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牽引,推進城鄉交通設施、快遞物流、公共服務等一體化,改建提升鄉鎮公交綜合服務站11個,市第四水廠二期、城西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啟動建設,城東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投入試運行;武松高速仙桃段即將通車,長江經濟帶水利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開工建設,大垸子、排湖水利風景區實現市場化運營;完成老舊小區改造481個、建成城鄉綠道224.6公里,仙桃創成全國文明城市,城鄉品質持續提升。(記者 李兵)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