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丁香综合五月_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91成人在线看_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首頁 > 2024年專題 > 沔水仙鱔 鱔行天下 > 新聞報道

攻克黃鱔育種短板 仙桃一家三代接力壯大“鱔寶寶”

發布時間:2024年08月19日 來源:仙桃日報

  8月6日,在仙桃市張溝鎮先鋒村,星羅棋布的水中網箱郁郁蔥蔥。投喂時間到,一條條幼鱔藏在水草里,如豬仔般爭相搶食,“呼呼”作響。

  見到這一幕,76歲的陳江啟倍感欣慰。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找出路,到開創全國網箱養鱔先河,再到成就仙桃“中國黃鱔之都”美譽,這位老支書的“產業夢”持續了整整26年。

  “黃鱔產業是富民產業,找準了方向,我們就沒想過放棄。事實證明,這條致富的路子是走對了。”陳江啟說,家家建起小洋樓,戶戶開上小轎車,鱔農戶均年純收入五六萬元。

  人工養鱔規模不斷擴大,先鋒村鱔農發現,野生鱔苗越來越少,價格水漲船高。陳江啟算賬,一口網箱的養殖投入約1500元,苗種成本占1000元,是推高黃鱔的養殖成本和成鱔銷售價格的關鍵。

  “既要百姓富,更要產業穩、產業久。”張溝鎮黨委書記毛中陽分析,壯大富民“鱔產業”關鍵在于突破黃鱔苗種短缺的制約。

  陳江啟的兒子陳振華跟隨父親養鱔多年,也在思考:能否人工孵化鱔苗?然而,黃鱔是典型的由雌性轉雄性逆轉魚類,多年來依賴自然繁殖,此前沒有人工繁育的成功先例。

  “繁育關必須突破,產業喉嚨不能一直被掐著。”陳振華與時任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李忠攜手,成立忠善黃鱔苗種繁育專業合作社,選擇本地優質品種“大黃斑”作為培育親本,探索人工繁育技術。

  2018年底,首批50萬尾人工繁育的試驗鱔苗闖過越冬、抗病等關口。繁育、投苗、養殖、起網……圍繞黃鱔的全生命周期試驗,相繼獲得成功。2019年6月,黃鱔全人工規模化繁育項目通過中國科學院專家組驗收。陳振華將人工孵化的鱔苗推向市場。

  可是,面對數以億尾計的產業缺口,忠善合作社的苗種繁育量只是杯水車薪。

  去年,省委農辦“鱔七條”出爐,仙桃黃鱔產業上升為省級戰略,瞄準苗種短板改革發力。仙桃創新黃鱔苗種孵化模式,組建湖北黃鱔技術研究院,成立黃鱔育種研究中心,打造全國最大的規模化工廠化繁育車間;變“孤軍奮戰”為“抱團取暖”,推動形成包括忠善合作社在內的“1+4+N”黃鱔苗種繁育梯隊。

  改革成效顯現。今年上半年,仙桃全國最大的黃鱔人工繁育基地建成,黃鱔苗種人工孵化能力達到10億尾,春上首批數億尾種苗游向廣闊田野。鱔農養鱔不再為苗種發愁,20余萬人“鏈”上黃鱔產業。

  “養得好,還要銷得快。自己的 IT知識正好派上大用場。”陳振華的兒子、“90后”小伙陳奧從武漢返鄉,建設黃鱔電商銷售渠道,通過互聯網平臺推廣仙桃黃鱔品牌。一家三代齊努力,共圓鱔產業之夢。

  “改革創新不止步。”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付永飛介紹,仙桃正在搭建黃鱔產業供應鏈平臺,把黃鱔銷售融入全國大市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尹立群 胡純波)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仙桃網(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聞圖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