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垸原種場微改造、微更新升級“致富大道”
原標題:戶戶通、田田通,貨車開進地頭,公路“煥”新,農田成“香餑餑”
九合垸原種場微改造、微更新升級“致富大道”
圖為“煥”新后的九姚東路。攝影記者鄭恒
“公路刷煥新,極大方便了生產出行。花開時節,還有不少人駐足拍照打卡。”8月1日,九合垸原種場二分場黨支部書記余啟華站在剛完工的九姚東路上,指揮來往的農機車隊和一輛輛貨車,完成玉米交接轉運。
這是一條僅有650米長的瀝青路,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田地的“出口”。道路平整堅實,三色標線清晰醒目,不僅方便了通行,還直接連通2個居民組,貫穿1500多畝耕地,成了村民口中的“致富大道”。
這并非個例。近年來,九合垸原種場圍繞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持續發力,此前已完成九姚公路6公里主干道改造,沿線交通條件顯著改善,為農副產品外運打開了新通道。
從戶戶通、田田通,到大車開進地頭,李廟居民組村民龍仁顯是最早受益的種植戶。他承包了200多畝地,實行玉米、西蘭花輪作,每年都能穩產增收。“以前大貨車根本進不了田,運輸既費工又費錢。現在道路升級,運玉米進廠一氣呵成,省錢省力。”
外貿組村民劉會昌的感受更為直觀,他輪作西瓜、油菜、西蘭花,畝均年收益超過8000元。“以前要靠小拖拉機一點點拖出來賣,買家也煩。現在公路煥新,收購車直接開到地頭,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交通環境的改善,也讓九合垸原種場土地流轉成了“香餑餑”,甚至出現了“一地難求”。不少種植大戶主動上門洽談,無地可租時干脆按季短期承包,每畝地每季200元的租金成了普遍行情,只為趕上下一波種植期。
隨著路網建設同步推進,九合垸原種場更新不斷提速:街區微改造、環境微更新全面鋪開,綠化帶、公園、廣場等公共空間煥然一新,集農產品展銷、鄉村旅游、紅色文化于一體的特色風情街區初具雛形。還建房建設標準提升,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同步配套,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振興樣板逐步成型。
“公路煥新不僅是交通工程,更是鄉村振興的生命線。”九合垸原種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以微改造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業產業鏈延伸、集鎮功能提升和土地資源集約利用,激活農村土地與人口活力,有力有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劉賢雙)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