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全面解讀市委十屆十一次全會精神
8月27日,我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市委十屆十一次全會情況,解讀全會精神,回答市民關切的經濟、民生等方面熱點問題。
“這次全會的成果集中體現在精神、責任、狀態三個關鍵詞上,凝聚了專注極致、勇爭第一的奪冠精神,明確了百強進位、勇當排頭的責任擔當,激活了提能善為、擔當作為的狀態作風。”市委副秘書長孫建沖首先介紹了市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主要精神,并就如何用“五抓”推動全會精神落細落地回答記者提問。
他在詳解“五抓”時說,抓環境、強生態,重點抓人居環境提升、營商環境優化、創新環境營造,以環境之優謀發展之進;抓項目、強支撐,把“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導向樹得更牢、力量聚得更攏,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抓民生、強保障,讓增收舉措更暖心、公共服務更舒心、文化生活更貼心;抓治理、強服務,加快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治理效能,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抓作風、強擔當,以“六用”“六不用”推動干部能上能下,為服務支點建設匯聚磅礴力量。
重大項目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和動力源,市發改委如何以更大力度謀項目、擴投資、穩增長?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熊治國表示,將搶抓“十五五”規劃編制的窗口期,聚焦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腹地建設等國家戰略,精準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大力實施項目投資提質年行動和項目建設攻堅行動,推動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
在推動產業能級提升方面,市經信局將如何履職擔當?市經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向會圣介紹,將以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線并進”的方式,構建“2+4+2”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體系,提升產業能級,全面融入全省“51020”現代產業體系。
如何聚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造江漢平原新時代“魚米之鄉”樣板?市生態環境局工會主席羅璇介紹,向“碧水”要品質、向“藍天”要氣質、向“凈土”要安全,深化環保督察整改成效“常態長效”,系統施策治污水、暢流水、引活水,共筑天藍地綠水清仙桃、夯實生態環境安全屏障、繪就人水和諧新畫卷。
就進一步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少武介紹,緊抓“2025年全國農民豐收節”節點,以黃鱔美食為核心,在“金九銀十”消費旺季推出線上線下聯動的“十大黃鱔名菜”全民評選,強化“仙桃黃鱔”品牌宣傳。聯動全市商貿企業,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推動“商農文旅體”融合發展,持續釋放消費潛力。
怎樣推動文旅事業提質增效?市文旅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余玉蓉介紹,聚焦沔水文化、孝雅文化、體操文化、三蒸文化“四張名片”,系統規劃建設一批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讓歷史遺產“活”起來;做強“春跑馬拉松、夏競龍舟賽、秋品黃鱔季、冬賞花燈展”四季文旅品牌,放大品牌聚合效應;探索“文創+非遺+研學+旅游”融合路徑,加大傳統工藝品牌培育,開發毛嘴鹵雞、沙湖咸蛋、仙桃剪紙等本土具有市場吸引力與文化辨識度的文旅產品。(記者 張鈺)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