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丁香综合五月_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91成人在线看_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首頁 > 2025年專題 > 弘揚三大精神 奮力建成支點

弘揚三大精神 奮力建成支點丨大別山魂鑄脊梁 三江潮涌譜新章

發布時間:2025年06月23日 來源:中國仙桃網

大別山魂鑄脊梁 三江潮涌譜新章

  精神是一個地方的根與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仙桃,這座因“千里送鵝毛”典故而聞名的“文化之鄉”,因沔陽三蒸文化而滋養的“魚米之鄉”,更是一片英雄輩出、精神永續的紅色沃壤。從大別山革命火種的賡續傳遞,到洪峰浪尖的生死搏斗,再到疫情大考的全民堅守,仙桃人民始終以奮斗為筆、以精神為墨,在荊楚大地上書寫著屬于這座城市的精神篇章。
  薪火相傳:大別山精神里的“沔陽擔當”
  大別山“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的奇跡背后,是無數革命火種的接力傳遞,其中亦有仙桃兒女的熱血與忠誠。
  早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仙桃籍的先進分子胡幼松、婁敏修等人便組建了沔陽第一個黨組織,將馬克思主義的火種悄然播撒在家鄉的沃土之上,點燃了江漢平原的革命星火。1927年,當黃麻起義的槍聲劃破大別山蒼茫夜空之際,仙桃農協會員積極響應“工農武裝割據”的號召,組建起威震四方的農民自衛軍,將“打土豪、分田地”的赤紅標語刷上沔陽古城墻,讓工農革命的霹靂宣言在青磚黛瓦間轟然作響。1931年,紅三軍轉戰洪湖蘇區期間,仙桃群眾自發為部隊籌糧、帶路,甚至將自家門板拆下為戰士搭建臨時醫院,以血肉之軀將沔陽古城化作堅不可摧的紅色堡壘。據《沔陽革命志》記載,僅土地革命時期,仙桃就有3000余名青年加入紅軍,其中1200余人犧牲在大別山、大巴山的革命路上,用青春鑄就“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革命豐碑。這組用生命鐫刻的數字,恰似沔水河畔永不熄滅的航標燈,照亮了從洪湖岸畔到巴山蜀水的漫漫征途。
  “信念如磐,初心如炬”——這鏗鏘的八個大字既是大別山精神的真實寫照,更是仙桃革命英烈用生命鐫刻的不朽豐碑。刑場上,胡幼松烈士引頸高呼“砍頭只當風吹帽,革命火種永不滅”,聲震九霄;囚窗下,婁敏修烈士指筆血書“頭顱落地身猶暖,熱血飛騰心更紅”,丹心永鑄。這對荊楚雙璧以生命為炬,詮釋了對共產主義信仰的絕對忠誠。而今,這座精神豐碑正在一代又一代仙桃兒女的傳承中煥發出無限生機:清明時節,紅領巾少年們肅立在彈孔斑駁的遺址前,用指尖撫過歷史的傷痕;退伍老兵走進校園,用布滿歲月溝壑的手掌翻開泛黃的戰地日記,讓烽火記憶在童聲問答中流淌成河。從白發老者到紅領巾少年,大別山精神正是以這無聲的傳承融入了當代仙桃人的精神血脈。

  中流擊水:抗洪精神里的“沔陽力量”
  仙桃依漢水而興,亦因漢水而險。境內河湖縱橫、水網密布,“十年九水”的自然條件,鑄就了仙桃人民“與水共生、向水而戰”的堅韌品格。
  1998年夏,長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仙桃境內東荊河水位暴漲至38.2米,超保證水位1.7米,300公里堤防如弦上之箭全線告急。"堤在人在,誓與大堤共存亡!"面對隨時可能潰堤的險情,五萬軍民組成“防汛敢死隊”,晝夜巡堤查險,以血肉之軀筑起沖不垮的紅色長城。三伏烈日下,黨員干部身先士卒躍入激流中打樁固堤,老人們把家中棉被、門板扛到堤壩,婦女們巾幗不讓須眉,熬制姜茶送到一線,讓姜香驅散守夜人的疲憊;孩子們舉著“叔叔加油”的標語在堤前搖旗助威……83天的抗洪鏖戰中,仙桃累計投入沙袋120萬條、土方80萬立方米,硬是用血肉之軀筑起守護生命的“鋼鐵防線”,保住了50萬群眾的家園和120萬畝良田。這座英雄城市用驚天動地的抗爭,在長江之畔樹起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這是抗洪精神的底色,更是仙桃人民的行動密碼。2020年7月,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通順河水位如脫韁野馬直逼歷史極值,鄭場鎮段突現管涌險情,50萬百姓安危懸于一線。警報拉響剎那,200名民兵30分鐘集結完畢,1000名群眾自帶工具支援,僅用時6小時,鋼木樁深深咬進河床,沙袋墻層層疊起脊梁,管涌口被生生馴服成溫順的泉眼。從“人墻堵水”到“科技防汛”,變的是木樁鐵鍬化作無人機雷達,不變的是“人在堤在”的錚錚誓言;從“全民上陣”到“聯防聯控”,新的是數字孿生技術精準研判,舊的是“不怕困難、敢于勝利”的精神密碼。當智能監測屏與赤子腳印同頻共振,當防汛指揮部與農家灶臺燈火相映,這座英雄城市正以新時代筆觸,在長江之畔續寫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壯美詩篇。
  眾志成城:抗疫精神里的“沔陽溫度”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的消息傳來時,仙桃正面臨“雙重壓力”——作為“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這里承擔著全國三分之一醫用口罩的生產任務;同時,因與武漢接壤,春節返鄉人員超30萬,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生命至上,刻不容緩!”仙桃立即啟動一級響應,迸發出鋼鐵般的凝聚力:全市400家無紡布企業連夜復工徹夜不息,3萬產業工人以廠為家枕戈待旦,一周內將口罩日產能如火箭升空般從800萬片提升至5000萬片,第一時間向武漢輸送醫用物資1200噸。其中,譽誠無紡布制品有限公司的故事尤為感人——這家深耕一次性無紡布制品領域多年、服務醫療行業的企業,在疫情驟臨時迅速“火力全開”:總經理周利榮牽頭以巾幗之姿扛起戰時旌旗,將企業命運與家國安危緊緊相系,主動組建仙桃市無紡布企業聯盟,將多年積累的生產標準、技術工藝無償分享給聯盟企業,帶動全行業從"單兵突進"轉向"集團作戰";她還在公司內設立“黨員先鋒崗”,9名黨員主動亮明身份,24小時輪班值守生產線,示范帶領268名職工擰成一股繩,吃住全在車間,連續50多天與工人同作息、共奮戰。在全省抗疫最吃緊的階段,譽誠生產的46萬件醫用防護服全部交由政府統一調撥,像“及時雨”般潤澤火線,送抵至一線醫務人員手中,占全市醫療防護服日產能的近1/3。從技術共享到黨員帶頭,從24小時連軸轉到物資全量支援,周利榮和她的團隊用“戰袍”織就守護網,成為仙桃抗疫戰場上最堅韌的“防護盾”。1600名醫護人員組成“援漢突擊隊”,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雷神山醫院,在生死一線留下最美的逆行身影;212個村(社區)組建“黨員代購隊”為居家群眾購買生活日用品,將米面藥蔬送進千家萬戶;更有無數志愿者穿梭街巷自發為隔離點送去熱湯暖飯、為醫護人員子女輔導作業……仙桃人民用血肉之軀詮釋著何為“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錚錚誓言。
  “舉國同心、舍生忘死”——這是抗疫精神的升華,更是仙桃人民的溫暖注腳。在彭場鎮口罩車間里,女工李芳連續28天吃住在車間,每天連軸轉工作14小時,雙手更是因長期戴橡膠手套而瘙癢潰爛,卻將痛苦化之以歌,笑著說“多做一片口罩,就能多護一人平安”;在沙嘴街道樓道間,社區工作者王強每天不厭其煩地爬20層樓為獨居老人送物資,雙腿腫脹到穿不進鞋,仍堅持“老人的事耽誤不得”。這些平凡身影的堅守,恰似沔陽刺繡的萬千絲線,在至暗時刻織就溫暖人間的錦繡華章。從“疫情大考”到“常態防控”,變的是智慧防疫的“數字哨兵”,不變的是“人民子弟兵”的赤子情懷,正如沔水奔流,初心永續。
  精神永續:新征程上的“沔陽新篇”
  從大別山的烽火到抗洪堤的風雨,從抗疫戰場的堅守到高質量發展的沖鋒,三大精神早已融入仙桃的城市基因,成為推動發展的“源動力”。
  今天的仙桃,正以“全國百強縣”的昂揚姿態向著“全國五十強”闊步進發:非織造布產業集群正從“制造”向“智造”躍遷,向著高端醫療材料轉型,彭場鎮建成全球最大的醫用防護用品生產基地;鄉村振興中,“紅色村”“生態村”串珠成鏈,革命老區煥發新貌;城市治理里,“黨員下沉”“灣組夜話”成為常態,群眾的“急難愁盼”件件有回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在湖北考察時所言:“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新擔當,三大精神既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也不是展館里的文物,而是流淌在沔水兒女血脈中的基因圖譜。善于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學、寓教于樂,不斷增強三大精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比如,利用革命博物館、革命舊址、抗洪紀念館、抗疫展覽館等資源,精心設計展覽陳列,將歷史場景轉化為現實課堂,讓人們在參觀學習中感受歷史的力量。在黨政機關內部召開學習大會,引導全體黨員干部從三大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以昂揚斗志、頑強作風推動支點建設取得新成效。
  江河奔涌,精神永恒。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三條看似獨立的精神長河,在仙桃這片土地上匯成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這三種精神雖然誕生于不同歷史時期,應對著不同的挑戰,但其精神內核高度統一,共同構筑起支撐仙桃發展的精神脊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仙桃人民必將以大別山精神鑄魂、以抗洪精神勵志、以抗疫精神聚力,在中部地區崛起的浪潮中,交出一份更精彩的時代答卷!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仙桃網(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聞圖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