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離婚,孩子一定會不幸福嗎?
近日,楊冪和劉愷威的離婚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頭條,其孩子“小糯米”的情況也受到了網友的關注。
那么,面對離婚的父母,孩子今后會如何呢?
離婚不等于兒童的噩夢
根據2014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至2014年,全國單親家庭的數量已達到2000萬戶。
“為了孩子,咱們還是別離了吧” 常常作為夫妻吵架談及離婚時的結束語,那么離婚對于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20世紀50~80年代的“嚴重影響說”認為,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是災難性的,離異家庭的兒童,GPA普遍低、逃學比例普遍高,無論是學業成績、行為、心理適應、自我概念或人際關系方面,離異家庭兒童都比完整家庭的兒童差;與此同時,家庭變化次數越多,孩子的主觀幸福感也越低。
20世紀80年代后,“有限影響說”逐漸興起。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保羅·阿馬托、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董奇等人的研究表明,離異家庭孩子與完整家庭孩子在不同發展方面仍有較大程度的重合。相比離異本身,社會支持和父母沖突對孩子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影響更大,更多的社會支持和更少的父母沖突對孩子更有益。
離婚本身并不是洪水猛獸,雖然離婚對孩子確實存在一定影響,但如果離婚之后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和愛,如果冷靜地決定離婚而減少沖突,離異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可能被降低。
離異后如何更好地撫養孩子
保羅·阿馬托等專家的研究,將離異后父母撫養方式分為合作撫養、平行撫養和單獨撫養三種。
合作撫養,顧名思義即離婚后仍共同對孩子的情感和物質需求負責,通過合作的方式使他們與孩子之間的親人關系得以延續。平行撫養為夫妻雙方分別和孩子保持親子關系,但雙方間不存在合作或溝通。單獨撫養則指的是夫妻中的一方撫養孩子,而另一方基本缺失。
對三種撫養方式進行比較,接受合作撫養的孩子行為問題最少、和父親的關系更密切。也就是說,離婚后,父母雙方保持友好合作的關系,對孩子更為有益。
當然,對于正在被婚姻問題困擾,還未做出離婚決定的朋友們,需要提醒的是,離婚對孩子的負面作用當前仍存在爭議,對于離婚,依然需要慎重決定。
(本文由北京師范大學婚姻家庭研究與咨詢中心特約供稿)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