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人人講安全 個個會應急
6月是第24個全國“安全生產月”,主題為“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6月16日安全宣傳咨詢日當天,全國各地結合工作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安全宣傳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安全生產置于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我市也持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集中整治,扭轉了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然而,仍有部分領域的事故隱患頑固存在。有的企業將安全培訓當作任務敷衍應付;有的社區消防通道堆滿雜物,居民卻總覺得“火災離自己很遙遠”;有的家庭廚房燃氣軟管老化,卻總想著“明天再更換”。
今年“安全生產月”的主題,跳出了傳統“政府主導、企業落實”的單向模式,將安全責任與應急能力下沉到每個家庭、每個崗位、每個個體,描繪出“安全不是少數人的事”的治理新圖景,更傳遞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民生溫度;不僅要求我們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更強調面對突發狀況時具備應急能力的重要性。
“人人講安全”,意味著安全不再只是某個部門或少數人的責任,而是每個人都應肩負的使命。無論是在工作崗位上,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要時刻保持警惕,將安全意識融入每一個行為。而“個個會應急”,則是在安全基礎上的進一步保障。生活中,意外和危險總是難以完全避免,火災、地震、交通事故等突發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此時,是否具備應急能力往往決定了生命財產損失的程度。比如火災逃生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遇到地震迅速躲在堅固家具下方等,這些應急技能能讓我們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查找身邊安全隱患,更是將安全工作落到實處的關鍵舉措。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對身邊的安全隱患視而不見或未及時處理。隱患可能存在于各個角落,工作場所的電線老化、消防通道堵塞,家庭中的電器過載、燃氣泄漏等。我們要養成主動排查隱患的習慣,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解決。
“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政府部門應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普及安全知識和應急技能,提高公眾的安全素養;企業要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管理,為員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和必要的培訓;學校要將安全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從小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媒體應發揮傳播優勢,廣泛宣傳安全理念和典型案例,營造良好的安全輿論氛圍。特別要以安全生產月活動集中強化安全意識、提升應急能力為契機,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將“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貫穿于工作和生活始終,推動社會和家庭安全平穩健康發展。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